欢迎您来到南京文艺生活网!

基层文联动态 | “江宁文苑厅”里 听大咖聊乡村那些事儿

2025-10-11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近日,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系列活动走进“江宁文苑厅”,邀请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卫新带来题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分享》的讲座。金陵水乡钱家渡乡村小礼堂内,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区城建局、区规资局、旅康集团相关负责人,部分“和美乡村”负责人,以及江苏省文联、江宁区文联相关同志和招募听众80余人参加分享交流。

陈卫新以福建崇仁古街、兴化沙沟古镇、南京浦口响堂村为例,详细讲述了如何将鱼米之乡打造为文旅之乡,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对古街进行景观提升,以及艺术如何参与到乡村重构,通过大量实践案例阐释了文艺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分享交流】

江宁区文联负责人

江苏省评协立足基层需求,采用“福利点单”的形式将高品质讲座精准送达乡村,带动基层多领域从事乡村振兴的亲历者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文艺赋能乡村振兴,重点是深入挖掘在地元素,如风俗民情、地域文化、产业基础等,并将其运用到乡村振兴的设计中,唤醒在地居民的参与融入,激发其内在动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将乡村升级成农文旅商新场景,最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旅康集团乐享公司:经济发展部  周凡

作为一名文旅从业者,通过陈老师的分享,我对文艺如何真正赋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物质建设,而是文化、生态、经济、社会的整体复兴。只有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唤醒乡村自身的生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云水涧管理人员  杜晓丹

讲座吹散了我对乡村振兴路径的些许迷茫,让我深刻感受到文艺在乡村发展中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我坚信,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是一条可行且充满希望的路径。它不仅能够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我期待看到更多文艺与乡村的美丽邂逅,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管理人员  王梦晴

乡村建设的基调,说到底是对本土文化的敬畏、对人的重视,以及对“活态传承”的追求。唯有如此,乡村才能既留住乡愁,又迎来客流,在独特的轨道上焕发持久的生机。

商管部人员  孙丽研

此次讲座,让我深受触动,为我今后的工作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招商的目标应是构建一个多元、有活力的产业生态,而非简单的项目堆积。我们的角色不仅是招商人员,更是乡村文化的翻译官和价值发现者。我们将重新梳理自身闲置业态,用文化的力量赋能招商工作,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运营部人员  徐彤

讲座分享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文艺在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中的巨大潜力。农文旅商融合的模式也让我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文化的引领,旅游的带动,商业的支撑,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乡村和城市的发展更加协调。

睿达公司人员  成于

从讲座中的案例,我清晰看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路径,深切感受到乡村发展需在文化根脉与创新实践间找平衡。不去搞大拆大建,而是抓文化基因、聚人的力量,让乡村既有历史质感,又有当下活力,让人重新与土地、文化产生联结。

黄龙岘景区管理人员  吕胜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黄龙岘乡村旅游一线的实践者和管理者,我将把文艺赋能理念深度融入景区运营工作中,以茶文化为核心特色,着力将景区从“单一观光地”升级为“农文旅商融合的文化体验区”,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文化层面上,借鉴“打造特色IP”理念,深挖本地茶俗、制茶技艺等资源,将传统茶器设计成文创产品,用短视频记录茶农劳作故事,让茶文化从“口头传承”变为可体验、可带走的符号,破解乡村文化传播难题。环境营造上,参考“艺术化改造公共空间”思路,用茶主题壁画装饰民宿外墙,以竹、木等乡土材料打造茶旅景观小品,让景区既有“茶乡韵味”又具“审美价值”,增强游客与村民的归属感。产业融合上,依托讲座中提及的“文艺活动带动消费”模式,举办“黄龙岘茶韵艺术节”,搭配茶艺展演、茶主题市集,同步升级茶民宿、开发茶点伴手礼,延长文旅产业链,实现“文化创收”。

关闭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