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钟山艺谭|将“小”诗写成“大”文学
2025-06-27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谈凤霞
做一个童心盎然的诗人,处处都能发现童趣和诗意,时时都有写诗的灵感和欢喜。巩孺萍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她的儿童诗拥有清新的自然之气、活泼的自由之趣和恬适的自在之意。
自从踏上了文学写作之道,巩孺萍二十多年来执着地写着她所热爱的儿童诗,出版了众多读来令人喜笑颜开的儿童诗集。从《再见,雪孩子》《窗前跑过栗色的小马》《变来变去的妈妈》《打瞌睡的小孩》《十一只麻雀学写诗》《今天很开心》等,到近些年聚焦自然界的草、虫、鸟而创作的《给孩子的草叶集》《给孩子的昆虫集》《给孩子的飞鸟集》,她总是乐此不疲地去观察、体验,并用儿童化的语言去描绘和表达。她认识到儿童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其重要意义,力求将“小”诗写成“大”文学。
巩孺萍对诗歌创作有着恒定的秉持,也有自觉的突破意识。她追求儿童诗歌风格的变化,早期追求意境和唯美,之后转为追求幽默而有哲理的浅语诗。她的创作姿态是双重的:既以一位慈爱母亲的身份为孩子写诗,又是一个幼童的自然天成的发现,因此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温柔包容的爱和孩子天真的想象与欢乐。她的诗里有一双孩子的眼睛、一串孩子的声音、一颗孩子的心灵。她不是蹲下来为孩子写作,而是化身为孩子来表达对自然、对世界、对生活的种种感受和思索。
这些写给孩子们的花草、昆虫、飞鸟的诗歌浅显生动、朴实无华而趣味丰盈。她以纯粹的儿童视角表达儿童心性,以儿童口吻来彰显纯真的童心,飞扬想象力。她描写大自然的草木虫鸟,既表现诗意之美,也表现灵动之趣,把生活情态融于细节之中。她的儿童诗歌喜用浅语,简单朴素,音韵自然,节奏动听,朗朗上口。有些诗句新鲜如带露的花瓣,玲珑如透明的水晶。儿童诗歌是浅语的艺术,这是创作儿童诗歌的一大难度,而巩孺萍以一种自然而轻巧的方式通向这一境界。
在她笔下,形形色色的花草、昆虫、飞鸟呈现了各自的物性、习性和气性,而且也融入了诗人所发掘的灵性、个性和品性。这些短短的诗行不是简简单单对其外在形色的描绘,而是以天真稚气的眼睛在打量,以活泼俏皮的口吻在言说,以轻灵跳跃的调子在吟唱,以洒脱通透的智慧在观照,流淌着或纯真或幽默或绵长或深邃的诗情与哲理,一如她笔下的蜉蝣:“蜉蝣的日记/只有一篇/短短的几行/它把一生/写成了一篇文章/看起来很短/却意味悠长”。她的诗歌篇幅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麻雀》一诗:“小麻雀蹦蹦跳跳/小麻雀的爸爸妈妈/也蹦蹦跳跳/小麻雀喜欢热闹/小麻雀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热闹/好幸福的小麻雀呀/要是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多好”。这样的诗歌在表现日常性中包含谐谑性和反思性,看似平淡而实则有味,以自然生物来映照人类社会,给人带来回味。
三部自然诗集图文并茂,孩子们朗读描写自然精灵的诗歌,欣赏细致精美的图画,可以在审美的同时了解奇妙的动植物知识,并领略蕴含其中的丰富情趣,把大自然的种种奥秘装入囊中,同时也把被激发出来的喜爱交付自然。这种阅读,是一种与自然的对话,是一场和诗心的汇通,通向一种朴素的自由与自在,也通向自然而然的成长与收获。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