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家邹雷亮相江苏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系列研讨
2024-12-18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研讨现场
2024年12月12日,“江苏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系列研讨——邹雷、徐向林、周淑娟、钱俊梅的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王朔以及来自省内外的报告文学作家、批评家潘凯雄、任林举、纪红建、颜慧、饶翔、汪政、丁晓原、张光芒、王晖、高洪福、王振羽、姚苏平等参加会议,就4位作家的作品展开研讨,为江苏文学下一步的主题创作提供新的方向和可能。活动由丁捷主持,研讨环节由省作协机关党委副书记(主持创研室工作)凌玉红主持。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子参加会议。
郑焱在讲话中指出,江苏作为文学大省,在多类题材创作上成绩斐然,尤其在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等创作上,推出了众多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此次研讨的四位作家的作品内容与质量俱佳,不仅勾勒并谱写了新时代形象和中国故事,也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主题创作精神。期望专家深入探讨,为创作指明方向,作家们也应借此契机,勇担使命,潜心创作,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梁鸿鹰在讲话中表示,江苏文学活动活跃,重视主题创作且成果丰硕,希望通过探讨四位江苏作家的报告文学创作来总结经验,探索主题创作的规律。他指出,主题创作要反映时代需求、当下社会变革、人们的心声以及国家民族所需等主题。同时强调主题创作要在选材、写作目的、文体规律、表达独特性和细节把握等创作要点上下功夫。
丁捷在主持中表示,近年来,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成果丰硕,江苏省作协大力扶持推动重大题材文学精品创作,实施系列举措并开展大量工作。此次会议作为江苏主题创作优秀作家作品系列研讨第二场,经层层筛选,聚焦了四位中坚力量的中青年作家,这也将对四位作家的创作生涯产生非凡意义。
王朔介绍了报告文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他说,进入新时代,省作协党组围绕精品与人才创新机制,报告文学工委在其领导下积极运作,推动中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的成长。但当下也面临青黄不接、佳作稀缺、发表阵地少等问题。他期望作家们响应号召,深入生活,积极推动江苏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并继续领先全国。
近几年的江苏主题创作,在题材挖掘、作者构成、作品获奖等方面均呈现出繁荣多元的局面,为江苏文学创作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凌玉红介绍了近几年江苏主题创作报告文学领域的总体情况。从作者群体来看,近几年江苏主题创作力量来源广泛且具代表性,年龄层次分布相对均匀、平衡。从作家创作情况来看,近几年江苏报告文学创作的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人物传记、地方风貌、行业事迹等多个领域。从作品发表、出版及获奖情况来看,江苏近几年在主题创作方面的作品发表、出版也呈现出较为强劲的态势,部分作品入选全国报告文学排行榜、江苏省重点出版物,以及各大图书出版物推荐榜单,多部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左起:邹雷、徐向林、周淑娟、钱俊梅
亮相本次研讨会的四位作家,在主题创作领域均有丰富的体量和积累,提供研讨的文本题材多样。专家们对四位作家的作品展开了研讨,认为作者们能够深入生活、扎根一线,为人民书写,使得江苏主题创作繁荣多元、佳作迭出,且题材新颖独特,与时代同频共振。
此次研讨的作品
其中,南京作家邹雷在小说、纪实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笔耕不辍,他亮相此次研讨会的作品有人物纪实《燃烧的生命》和儿童文学《卢志英中队》。汪政认为邹雷深耕文学多年,原以小说见长,现在穿梭于虚构、非虚构等各种文体之间,时时给人惊喜。《燃烧的生命》主人公余庭虎农民出身,青少年时因痴迷看戏,自学二胡、月琴,考取县剧团,实现“改命”,后因身患肝病,不得不离开舞台,历经挫折成为成功企业家,退休后组建凤凰剧社,重拾早年兴趣爱好。作家出版社副总编颜慧表示,作者写出主人公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写出余庭虎作为一个奋斗者的精神内核。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看来,作者始终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借人物表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道路,更是江苏城乡接合区域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专家认为,《卢志英中队》具有强烈的主题写作的自觉性,作品表现出对结构的深思熟虑,抓住儿童生活的细节,写出不同年代儿童的特征。
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作会议总结时说,“报告文学写作要坚持走正路、练就慢功夫、聚焦真问题。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认真思考主题与主体的关系,文学与政策的关系,对象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报告文学不仅是记录,而且要思考关注现实问题,带着情感真正关心人的问题,进而提供方向。”
与会作家、评论家合影
邹雷,文学创作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南京作协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城市中校》《英雄末路》《人生的战争》《铜哨声声》《行走的学校》,长篇非虚构文学《飙风铁骨》《永鼎之路》《南京·东京》《卢志英中队》《中国少年“新旅”路》《燃烧的生命》,长篇历史文化散文《文华金陵》《南京魅力街镇》等,《我在金三角的日子》《中国知青在缅共游击队》《今日中国骑兵》等在多家报刊连载。担纲80集纪录片《重读南京》、电影《丁香》、电视剧《上将许世友》、广播剧《南京审判》《真心英雄》《一把铜哨》《新声》等影视、广播剧作品编剧和撰稿,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优秀国产纪录片编剧奖”、全国和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连续剧金奖、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优秀作品奖、首届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二等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上海好童书奖、金陵文学奖、陶风图书奖等奖项。
(内容来源:江苏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