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南京文艺生活网!

积蓄思想力量 点亮艺术航程——第十三期南京文艺家读书班暨青年文艺家研修班侧记

2025-09-25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秋风送爽,文韵流芳。917日至19日,由南京市文联主办的第十三期南京文艺家读书班暨青年文艺家研修班在南京文艺家创作基地举办。读书班吸引了全市六十余位文艺工作者参加,各领域文艺人才齐聚一堂,共启一场启迪心灵、润养精神的知识盛宴。

南京文艺家读书班作为市文联持续打造的重点人才工程,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为核心,至今已举办十二期,成为我市文艺界交流思想、碰撞灵感、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不仅孕育了许多优秀文艺人才,更催生了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文艺精品。本期读书班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融合与艺术创新”“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三大板块,举办五场专题讲座、一场分组研讨、一场座谈交流和一场文化人才政策宣讲。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政主持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他指出,当前,“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蓝图徐徐展开,文艺事业作为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亟需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全体学员要深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坚持守正创新、熔铸时代之魂,践行崇德尚艺、涵养品格之光。

开班第一课,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带来《文化+ AI+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讲座,生动展示了文化赋能的具体路径与现实成效,深刻揭示了文化在驱动城市更新、塑造区域品牌、提升社会凝聚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坚定了文艺工作者以文化为内核、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918,在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日子,原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坚作题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之我见——以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为例》的专题讲座。他以其代表作为鲜活范本,生动诠释了一位军旅艺术家如何以画笔凝固民族史诗,更深刻揭示了重大题材文艺创作在唤醒民族记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筑中国精神方面的崇高使命。

2024年,古典舞《思乡切·女史箴图》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实现南京在该奖项评选中的历史性突破。作品总编导、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郭海峰来到读书班,向学员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他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国宝《女史箴图》中汲取灵感,将静态的古典画卷转化为充满思辨与情感的动态身体语言。在随后的互动环节,郭海峰导演就学员们提出的关于创作技法和艺术转化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给予了细致深入的解答。整场讲座生动展现了“舞绘合一”的创作理念,为学员们带来关于传统文脉当代转化的深刻启迪。

江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余红艳以《高质量文艺与文化景观的跨媒介生产:以经典传说景观叙事为例》为题作专题讲座。她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出高质量文艺的生命力根植于人民生活,并需经得起人民检验。讲座以家喻户晓的“白蛇传”为例,生动讲述了该传说如何与西湖实景相互影响、共同演变,逐渐成为经典的过程,阐释了一部文艺作品如何通过与特定地域结合,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陈燚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碰撞。他以《智艺共生:AI技术驱动文艺创作打开新维度》为题,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内容贯穿技术原理、实用案例到伦理思考的全链条,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理解和应用这一新工具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分组讨论环节作为本次读书班的重要议程,为学员们提供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现场气氛热烈,来自不同艺术领域的学员们畅所欲言,分享了参加读书班的学习心得以及各自的实践经历与艺术追求。通过跨门类的深入对话,大家进一步明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认识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出精品的根本路径,并就如何将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艺术表达提供了诸多创新思路,切实深化了认识,凝聚了共识。


学无止境,艺海无涯。结业是本次读书班的终点,也是艺术新征程的起点。学员们将带着坚定的信念与丰硕的收获重返创作舞台,立志用更多精品力作,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奋力书写南京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关闭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