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南京文艺生活网!

【文艺评论】钟山艺谭|关于隐私隐秘的坦诚书写——《隐匿之歌》读后

2025-01-17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巴陇锋

好书都有这样的特性,读开头很快被吸引,到中间担心书快要被读完,恐慌于悦读享受结束。作家李樯的新长篇小说《隐匿之歌》就给我这样的感觉。

开卷,前面的题记击中了我——“月光泻进半掩的门,门内坐着的两个人各有一半照在月光里,另一半隐在黑暗中,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一半隐匿在暗处……”诗意妖娆、隐喻暗示丰富的文字,是对全书的点题和张目。一语成谶的题记,端的就是终卷文字,余音绕梁,令人感慨万千。

纵观全书,不长的文本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隐匿之歌》以城市生活为画布,以时代男女的内心纠结、精神病灶、心理病态及其非常规行止为聚焦,以老到、内敛、平实、绵密的文字为画笔,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交替、内外视角结合叙述为策略;人物少而关系复杂、紧致,故事核独特鲜明,故事壳简约而富有张力。小说结构精巧、宏阔而曲折,情节出人意表而章法严谨,令人每每陷入文本的叙事迷宫不能自拔。

区别于大多数小说或关注社会生活塑造理想化“超我”形象,或关注内心世界塑造现实化“自我”形象的写法,《隐匿之歌》另辟蹊径“向内转”,专注于描摹人的内心风景,着意塑造一系列当下语境中的“本我”。以女主角虞澄为例,出身南方大都市,高颜值、高学历、家境优渥的她,偏成为病症最重的人。其洁癖拜母亲所赐,父母也因此离异,而父亲却极度宽容,堪称“宠女狂魔”,宽容她的所有行为。正是这样分裂的成长经历,决定了她对婚姻、事业、友情的心理扭曲,令身边人遭受着各种精神折磨,导致与相互深爱的丈夫李睿离婚。

有意思的是,小说结尾,已成为心理学大师的男主人公李睿,在与一生的老友郝波诀别时,离开的方式,竟与琼瑶式的体面和释然相合。一切归于寂灭,又得到了重生。

在这个稍长的复述中,我们对人物为爱而分离而痛彻心扉的情状感同身受,主人公虽与“超我”无缘,亦非完美的“自我”,但都是忠于内心、值得尊重同情和关爱的芸芸众生。如此关于隐私隐秘的坦诚书写,是这本小说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

非常规表达是《隐匿之歌》另一鲜明特点。如前所述,小说人物内心冲突奇峰兀立,人物间的冲突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呈极致化意外化倾向。所以,小说的写法和整体风格,均系非常规表达。全书共七章,让人想起《七发》《七激》《七辩》《七释》等,但作者让古代的“七体”化腐朽为神奇。七章又含41节,其中偶书节写虞澄一线故事,奇数节则讲述其他主人公故事,绝少例外,但37、38、39节似乎有所混同,适应了故事和人物有开有合、虞澄廖静双生花的格局。这与小说绝大多数对话无引号,而20、22、32节却加了引号一样,均绝非疏忽而是创新,充分说明李樯自信、放松的写作姿态。

李樯的语言洗尽铅华,不抖机灵、玩辞藻,自然而简洁。而词约义丰,文本蕴含巨大信息量,是《隐匿之歌》的重要标识。以书名“隐匿之歌”和原名“栅栏”观之,亦见其冷峻而丰盈的格调。探其原委,或因三点:一是作者关注人的内心,尤其是心理疾病及其引发的非同寻常的行为。二是故事打乱线性讲述方式,较多倚仗倒叙、插叙、补叙等非线性方式推进,且刻意用烦琐的日常化、意识流去解构顺叙的讲述方式。三是作者的人生阅历、知识储备、阅读视野深广,使得文本内蕴饱满,信息量大,举凡菜谱的描写、颜料的知识、心理疾病疗法等,都被统摄笔底。不落俗套的内容和形式,均让读者感到作品丰沛无匹,令人眼花缭乱。

(转自南京日报)

关闭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