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钟山艺谭|城市即文化 艺术即生活
2025-08-01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裴桐
走进“潮起新主城丹青绘新区”美术作品展,浓烈的色彩与深沉的笔触,勾勒出江北新区十载变革的壮美图景。画卷展现着工业升级的热潮、生态重塑的绿意,也记录着城市生活的点滴变迁。市民步入展厅,既为时代的波澜壮阔所震撼,也为记忆的市井烟火而动容。
城市即文化,艺术即生活。这次美术展,不只是对美术作品的集中展出,更是对江北新区文化形象的公开展示。它以艺术的方式,激活城市的文化脉动,赋予城市公共空间更多的文化内涵,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编织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意义。”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南京北站建设现场、浦口火车站街区……这些建筑和街区,是江北新区的地理标志,更是凝结着复杂社会关系的社会空间。人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劳动,在这里创造——流动的时间造就了广阔的空间,无形的情感融入有形的物质,正是在我们共建共享的城市里,文化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丹青是对江北新区空间之变的见证,更是一场新的集体文化建构。城市的钢筋铁骨,落在纸上是雄浑笔墨;巷陌里的温情脉脉,是收笔时的灵动轻柔。艺术家们并非机械描摹,而是以敏锐的感知和艺术的语言,重塑了这片土地的美丽风景。以画笔为媒介,他们将散落于新区各个角落的个体经验与微观叙事,编织进一幅宏大的、共享的文化图景之中。斑驳的砖墙、静默的铁轨、光影流转的廊道,这些被艺术定格的“记忆场所”,是连接人们过往与当下的情感枢纽,它们是对“旧时光”的记录,更饱含了人们对“新时代”的祝福与憧憬。
展厅里,来自不同艺术家的200余件优秀作品,有的礼赞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有的刻画牵系乡愁的人文地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也展现出文化叙事的无限可能。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的本质是对人类意义永无止境的探索。而这种艺术表现之“新”,也是城市发展之“新”。我们看到,色彩与线条的交织律动,正是艺术语言与城市精神的同频共振。美术馆与图书馆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知识传播与精神涵养的功能。将描绘新区的艺术作品置于此,不仅是对新区成就的展示,更是在以艺术赋能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其文化品格与精神引力。画布上的江北新区意象,将通过观者的凝视与解读,转化为流动的、内化的精神图景,最终成为城市发展的活性力量。
展厅里的美术作品终会撤下,但是江北新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在艺术的滋养下,以实干为笔,以热忱为墨,在生活的画布上,携手共绘下一个美好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