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丨徐可×汪政×鲁敏×来颖燕×叶子×邹世奇,邹世奇随笔集《只向花低头》分享会
2025-10-31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正如文学评论家吴俊教授在《只向花低头》序言中所说:“邹世奇是生活在文化想象中的写作者,历史和人文贯穿了这部随笔集中的每一篇。她不缺乏思想的包容多元,不轻易做道德评判。她表现出学院作家、女性作家的清雅,这是一种心性的外化。”
《华严经》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哪怕是最微小的事物,也可能通往浩大的境界。《只向花低头》便是这样一部从生活与文本的细枝末节中品读诗意、呈现哲思的见微知著之作。“只向花低头”,既是一种处世姿态,也是一种写作姿态,关乎文人的自矜和风骨,也指向了“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智识仁心。好的散文往往是作家精神与人格的直呈,《只向花低头》展示给读者的,除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智性思考,还有作者的机敏、通达、慈悲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11月2日,邹世奇将带着她的随笔集《只向花低头》,与我们在南京图书馆相遇。
活动时间:11月2日(周日)下午2:30—4:30
活动地点:南京图书馆负一层学术报告厅
嘉宾:徐可、汪政、鲁敏、来颖燕、邹世奇
主持人:叶子
活动报名二维码:

书籍荐读

《只向花低头》是一部文学随笔集。所收录文章已全部发表于《书屋》《雨花》《美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内容为邹世奇读书、行路的札记、体悟。作者读《红楼梦》《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等名著,研究李贺、苏轼、李清照等人的著作和生平;她从古都南京出发,旅行足迹遍及亚、欧、非各大洲。在此基础上,她以文学博士的学养、人性化的视角、现代性的维度加以观照,发乎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对作家和经典作品的重新理解,从中折射出当代作家、女性知识分子的智慧之光。
作者简介

邹世奇,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第十届、十二届签约作家。著有小说集《牧马河之夏》、随笔集《只向花低头》等,部分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思南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被收入《2017中国最佳杂文》《江苏散文精选(2021卷)》等多种年选。获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奖项。
嘉宾简介

徐可,江苏如皋人,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编审,作家,评论家。主张真情写作,提倡弘扬中华美学传统。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广泛转载,并被选入《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以及各种选本和语文课本。著译有《胸有丘壑》《仁者启功》《千山回味》《人间圣境》《背着故乡去远行》《大风车》等三十余部。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报人散文奖、百花文学奖、丰子恺散文奖、汪曾祺散文奖、冰心散文奖等。

汪政,文学创作一级。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艺评论,发表论文、评论、随笔数百万字,独著、合著十余部。多次参加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终评工作。先后主编、参编大、中学教材,并获多种文学奖项。

鲁敏,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市作协副主席。代表作《金色河流》《六人晚餐》《奔月》《墙上的父亲》《取景器》《伴宴》等。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十月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等。有作品译为英、德、法、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塞尔维亚、荷兰、波兰等十六种语言。小说《六人晚餐》《奔月》《惹尘埃》《零房租》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等。

来颖燕,青年评论家,《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副编审,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在《小说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上海文化》《扬子江文学评论》《当代文坛》《南方文坛》等报刊发表文章。著有评论集《感受即命名》。

叶子,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书屋主理人。曾任东京大学文学部访问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研究员。著有《不确定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