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南京文艺生活网!

新文艺城市客厅第四期 | 在百年古宅叩响经典回声:话剧《大众的团——人民的“茉莉花”》读剧会举办

2025-08-29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828日上午,在青砖黛瓦的掩映下,甘熙宅第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宅,迎来“新文艺城市客厅”第四期活动——话剧《大众的团——人民的“茉莉花”》读剧会

活动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紫麓戏剧共同承办。

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围绕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甘熙宅第而建,建立了南京“文艺两新”之家,为“文艺两新”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及创业空间,吸引来自非遗、戏剧戏曲、创意、文化传媒和策划设计等领域的200余名新文艺人才入驻。

作为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江苏南京)实践基地,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积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推广,推荐的话剧《大众的团——人民的“茉莉花”》成功入选中国文联2025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并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同时,该剧获评江苏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资助项目。

《大众的团——人民的“茉莉花”》以经典民歌《茉莉花》的创作溯源为线索,回顾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扎根群众、服务时代的往事,深入挖掘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艺术创作历程。

随着耳熟能详的曲调在梨园雅韵茶馆悠扬响起,市民陆续入座。

活动伊始,编剧冯勉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这部剧的创作初衷。他表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成立85周年。经典民歌《茉莉花》的发掘者何仿,在1943年正是大众剧团的一名文艺兵。今天的读剧会将带我们走进那个以豆腐摊为掩护、坚持抗战宣传的新四军剧团。”他补充道,“通过对《茉莉花》以及六合当地人文历史的挖掘,我才真正体会到这首歌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

在冯勉老师讲述历史背景与创作缘起的基础上,导演刘亚囡进一步阐述了作品的艺术构思和情感表达。她表示:“这部作品并没有直接呈现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而是以更柔软、更贴近人心的视角,聚焦于那个特殊年代中个体的坚守与信仰。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观众在感动之余,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美好的生活。”

读剧环节回归了戏剧最本真的力量——语言表演。没有华丽的布景和服装衬托,演员的声音反而更加凸显,成为最具感染力的媒介:或沉稳坚定,或焦虑彷徨,仅凭声线的转换,就将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张局势勾勒得清晰无比。

观众们纷纷表示,通过演员的台词表现能够准确辨别出角色的正邪立场,充分体现出演员们用声音塑造人物的深厚功力。

观众发言

导演精心选取的读剧段落正是全剧矛盾冲突最为尖锐的时刻,演员们不仅“读”,更在“演”。在关键片段演绎环节,即便没有完整的舞台调度,一个突然的停顿、一道骤然锐利的目光,已然将那种“一触即发”的窒息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让现场观众屏息凝神、手心捏汗。

随着对剧情理解的深入,观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主创们热情邀请观众上台尝试互动表演。现场气氛热烈,众人沉浸于戏剧的魅力之中,不仅展现出令人惊喜的表演天赋和台词功底,更在彼此的演绎中,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与惊喜。


观众登台互动表演

活动结束后,许多市民仍驻足良久,继续与主创交流感受。此次读剧会,不仅是话剧《大众的团——人民的“茉莉花”》的精彩预热,更是一次成功的公共文化艺术实践。它让革命历史题材艺术创作从排练场走向公众,在古老的城市地标中,又一次完成了关于“文艺为人民”的生动讲述。到场观众无不期待这部作品早日正式登上舞台,再次绽放那朵属于人民、香远益清的茉莉花。

话剧《大众的团——人民的“茉莉花”》将于202595上演

观众将要看见的

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更是艺术如何经由人的身体

在血与火中

淬炼出超越时代的永恒光芒

关闭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