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南京文艺生活网!

追寻红色印记,续写时代华章——让我们一起聆听关于青春与戏剧的对话(四)

2024-05-07发布 /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人阅读

值此南京解放75周年之际,南京市文联联合多方以青春之名追寻红色印记,以文艺之笔续写时代华章,推出“剧青春——庆祝南京解放75周年青年原创戏剧展演”活动。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集中展演6部青年原创戏剧作品。本次展演是市文联创新文化惠民服务形式、丰富文艺产品供给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市文联落实中国文联职业道德建设联席会议精神,面向文艺工作者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近日,市文联分批组织机关及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市各文艺家协会、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各区和行业系统文联的文艺工作者、“文艺两新”群体以及高校学生、市民代表观演。

4月30日,市电影电视动漫艺术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栖霞区文联、溧水区文联、高淳区文联部分文艺家代表在紫麓雨花梦想剧场观看了话剧《我和我的父辈》,并围绕加强思想建设、提升业务素养、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等方面交流了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青春感悟。

沈俊苗(南京市电影电视动漫艺术家协会理事、苗行天下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市影视家协会的理事,我认真观看了话剧《我和我的父辈》,整个过程可以说完全是在欢笑中度过的,演员们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加上朴实无华的剧情,让我在欢笑中不知不觉流出了眼泪,足以证明这确实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从《陪伴》《献给朱志达》《歌谣》三个单元中,虽然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剧情,却拥有了一样的感受。作为南京本土的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刻地意识到在创作一部作品时更需要的是敏感地抓住细节,感受真实的情感,在艺术的升华上更是要把握共情、代入感的技巧,细扣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字都不能多余,只有真正的用心去感受才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作为南京苗行天下传媒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名编剧兼导演,通过观赏这台话剧,我对今后的作品创作有了更多的思路,在作品挖掘中,一定要从细、小、真入手,用最真的台词来表达最真的心,让观众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爱!

高进(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南京牧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话剧《我和我的父辈》通过三个单元故事,将父子之间复杂的情感在舞台上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们用真挚而细腻的表演,让那些深埋心底的情感如潮水般涌动。我看到了父辈们的无私奉献与默默守护,也感受到了子辈们在传承中的困惑与成长。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深深触动着我的心弦。

无论是舞台艺术还是摄影,真正的魅力都在于捕捉和传达生活中那些真挚、细微的情感瞬间。这部话剧不仅让我对父辈们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我作为摄影工作者捕捉生活本质的决心与灵感,激发了我用镜头去记录更多关于亲情与成长的美好瞬间。在未来的摄影创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捕捉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细节,用镜头讲述更多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

何召锋(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话剧《我和我的父辈》由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表演系师生共同创作,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和历史的对话。话剧由一对父子的四个人生片段串联起了三个单元故事——《陪伴》《献给朱志达》《歌谣》。在横跨时空的光景里,各式情节轮番上演,有温馨、有矛盾、有欢笑也有泪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父辈那份深沉的爱与关怀始终如一,永远无法割舍……

《我和我的父辈》回归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感受,透过不同时代下父辈的生活缩影,展现岁月长河中真诚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人生智慧,用以影响当代青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与文艺评论中,我将坚持弘扬艺术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将以德树人、德艺双馨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同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亦当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养、造就崇德尚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陈妙玲(栖霞区作家协会会员,栖霞区八卦洲社区医院全科副主任医师)

4月30日,我有幸去紫麓剧场观看话剧《我和我的父辈》,这是一部由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表演系师生共同创作的话剧。舞台上演员们情感真挚的演绎,深刻刻画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整场演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让人穿越时空,与过去对话,与时代对话。

作为一名医生和文学写作者,我很荣幸能观看这样一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演出,并从中产生共鸣和找到创作的灵感。这场演出,激发了我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精神的深刻思考。在往后的工作和文艺创作中,我将更加深入现实生活,深入时代,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美好和辉煌。

陈涛(溧水区青年文艺家协会主席、南京苏风锡剧表演有限公司总经理)

话剧《我和我的父辈》是由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表演系师生共同创作的原创话剧作品,演绎了在横跨四十年的时空光景里,有温馨、有矛盾、有欢笑,有泪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深沉与关怀始终如一,永远无法割舍的父辈关爱。话剧《我和我的父辈》以小见大,主要描述了三个单元故事——《陪伴》《献给朱志达》《歌谣》,由近而远,描绘了父亲,外祖父,祖父三个父辈的形象,以及他们和后代的感人故事。

作为一名年轻的观众,我觉得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体会父辈生活的不易,感恩父辈,孝老爱亲,和睦家庭。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我认为我们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今后的创作中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李蕙兰(高淳区砖墙镇文联工作人员、高淳区砖墙镇文体教中心工作人员)

第一次观看这种类型的剧目,一群年轻人自编自导自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故事从父亲带小朋友入学开始,接续当代父子、爷孙以及过往岁月留守学生与爷爷之间的相处之道,最后又以父子之间的对视结束,是一部爱与温情的舞台剧,搞笑中又给人以生活的反思。2个多小时的戏剧,3个时代人物的小品,4个人生片段的串联,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让我们看见了一群闪闪发光的人在热烈地奔跑。

通过这次观看,我认识到作为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光荣使命。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正所谓“修辞立其诚”,永葆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是文艺工作者履职尽责的前提所在。我会努力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关闭本页面>>